<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济宁 > 风土人情

        梁祝传说

        发布日期:2020-09-11 10:35 信息来源: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03年在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原属邹县),出土了一块“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碑文详实记载了梁祝传说故事和重修梁祝墓、祠的原因。

          据碑文中记载: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崔文奎路经马坡泗河边,发现梁祝墓、祠多年失修,于是决定重修。碑文交待了梁祝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过程,祝员外因无子外出读书,整日“咨叹不已”。其女祝英台“为解父忧”,“冒为子弟”与邹邑(邹县)西居梁山伯同在邹县峄山学习三年。后梁山伯“疾终于家”,祝英台“悲伤而死”。两人合葬的原因是“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整个故事并没有墓裂、入坟、化蝶等神话色彩和艺术加工,是民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根据碑文记载的内容,济宁梁祝传说应产生于尊儒重孝风气浓厚的汉代;在唐代邹县马坡(今属微山县)就建有梁祝墓及祠堂;元代时峄山上也建有梁祝祠;明代学者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孔庙有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清康熙十一年修的《邹县旧志汇编》记载:“梁山伯祝英台墓城西六十里吴桥地方,有碑”。《峄山志》记载:峄山上有“梁祝读书洞”、“梁祝泉”、“梁祝读书处”等遗址。至今峄山梁祝读书遗址尚存;马坡乡梁、祝、马故居村庄和家族后裔尚在。

          梁祝传说在济宁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梁祝传说已对当代婚姻风俗产生了影响。在马坡一带,至今梁、祝、马三家不通婚;禁唱梁祝戏;禁放梁祝电影。

          加强对梁祝传说的研究和保护有利于倡导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说美德;有利于倡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利于倡导追求知识,敢为人先的良好风气。